《经济日报》刊登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,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张务锋同志的署名文章《着力提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水平——改革开放40年粮食和物资储备改革发展的成就与经验》,现将全文转载如下。
改革成就鼓舞人心
改革开放以来,在党中央、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,粮食和物资储备改革发展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,提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,引领粮食安全理论创新、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,保持了粮食产能稳定、供给充足、市场平稳和各类储备管理有序的良好态势。
其一,成功解决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,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。粮食产能不断跨上新台阶,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;仓储设施现代化水平处于世界前列,储粮条件显著改善;粮食产品日益丰富,品种结构调整优化,居民粮食消费水平大幅提高。过去长期困扰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,实现了由“吃不饱”向“吃得饱”、进而追求“吃得好”的历史性转变。
其二,粮食和物资储备体系更加健全,为经济行稳致远创造了有利条件。“粮食安天下安,粮价稳百价稳”。我国粮食库存总量处于历史高位,政府粮食储备制度建立完善,粮食市场宏观调控能力逐步增强,总体保持平稳运行,对稳定物价总水平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。战略应急物资储备能力提高,储备规模不断增加,维护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。
其三,保供稳市能力明显提高,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保驾护航。面对各类突发事件,积极组织应急救灾物资,保障市场供应,关键时刻靠得住、顶得上。适时组织战略物资收储,为相关行业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重要支持。
其四,国际粮食合作不断扩大,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。粮食国际贸易规模持续增加,外资企业积极参与我国粮食产业发展,国内粮企“走出去”迈出坚实步伐。我国用占全球不到10%的耕地、6.5%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,养活了20%的人口。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一个巨大成就,对世界也是一个重大贡献。
改革经验弥足珍贵
(一)坚持党的领导,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。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,在不同历史时期推出了许多重大改革举措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“悠悠万事,吃饭为大”、“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,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”;强调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”;提出“坚持数量质量并重”、“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”等明确要求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指明了正确方向,在引领推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
(二)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在改革创新中增加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。粮食流通一头连着生产、一头连着消费,与人民群众的福祉息息相关。坚持“为耕者谋利”,严格落实收购政策,不断优化粮食产后服务,保护种粮农民利益;坚持“为食者造福”,完善配送供应网络,推广新业态新模式,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粮油产品和服务;坚持“为业者护航”,深入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,持续改善粮食行业营商环境,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。
(三)坚持统筹兼顾,准确把握事关粮食安全的重大关系。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,涉及一些需要持续关注的重大关系。一是“多”和“少”的关系。粮食多了是库存压力,少了是整个大局的压力,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题。在粮食问题上,要从战略上看得深一点、远一点;不能算小账,要算好大账;不能只算区域账,更要算好全局账。二是“质”和“量”的关系。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,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。三是生产和流通的关系。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,增强储备和加工能力,接一连三、协同联动,更好发挥整体效应。四是当前和长远的关系。在解决结构性矛盾的同时,抓重点、补短板、强弱项,保持粮食安全形势稳中向好。五是国内和国外的关系。坚持立足国内解决吃饭问题,同时积极开展粮食安全国际合作,用好“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”。六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。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,使市场在粮食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,更好发挥政府作用,实现“有形之手”和“无形之手”有效衔接。
(四)坚持创新驱动,培育粮食和物资储备改革发展新动能。大力推进制度创新,1990年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,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,2014年建立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,破立并举、激发活力、强基固本;不断推动实践创新,实施“粮安工程”和“优质粮食工程”,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;深入推进科技创新,研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,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。
(五)坚持底线思维,居安思危、有备无患,牢牢把握确保安全和防范风险的主动权。积极调整完善国家物资储备职能定位,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“压舱石”和“稳定器”。加强粮食供需调控和购销服务,保障“种粮卖得出、吃粮买得到”。严格政府储备管理,做到管得好、调得动、用得上。突出抓好储存安全、生产安全,化解矛盾问题,强化纪律约束,守住安全稳定廉政“三条底线”。
改革发展前景广阔
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认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,深入推动“深化改革、转型发展”,努力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战略应急储备安全保障水平。
第一,大力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。稳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,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。创新完善粮食宏观调控,确保粮食流通顺畅有序、市场运行平稳。深入实施优粮优产、优粮优购、优粮优储、优粮优加、优粮优销“五优联动”,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国。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,推动完善中央和地方共同负责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。
第二,积极构建统一的国家储备体系。协同搞好国家储备发展规划编制,建立各类储备互为补充、协同发展的储备制度,提高国家储备整体效能。科学界定各类储备功能,合理确定储备规模,进一步调整优化品种和区域布局。完善各类储备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,加快实现管理规范化、精细化、专业化。
第三,切实增强国家储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。建立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应急指挥调度平台,健全储备分级动用机制,修订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,加强应急培训和实战演练,做到关键时刻能打硬仗、打胜仗。
第四,全面加强国家储备基础设施建设。以国家储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引领,加大储备设施整合优化力度,分类做好储备基础设施利用、维护和改造升级,完善现代储备基础设施体系。实施科技兴粮兴储,持续推动仓储智能化,促进信息技术与储备业务深度融合。
第五,不断提高依法管粮管储水平。加快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修订,研究论证粮食储备、物资储备、能源储备等法规建设。探索分类分级监管,全面实行“双随机一公开”,做到日常监管和跨区域交叉执法检查、专项检查、突击抽查相结合,提高执法监管的威慑力和实效性。
第六,推动扩大粮食高质量对外合作。积极发展粮食国际贸易,促进粮食进口来源、渠道和结构的多元化。加快培育国际大粮商,支持有实力的粮食企业“走出去”,以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,建立粮油生产基地和加工、仓储、物流设施,实现优势互补、合作共赢。
来源:《经济日报》(2018年12月20日?14版)